2020/109學年度:台大新聞所、政大傳播所、交大傳播所考試心得

Evelyn Y
Mar 20, 2020

非本科 x 無補習 —

近期國內研究所考試陸續放榜,有幸考上自己夢想中的學校!想分享考研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&讀書方法(純粹為經驗分享,能幫助到一些有疑惑的人們更開心!!)

pc: Evelyn Yang @ 交大

先說結果:

政大:正取(中英文能力:50(???);傳播知識:67)

台大:正取(中英文能力:83;社會學與新聞:80;面試:85)

交大:過一階(放棄面試)

我是非本科生,大學就讀英外文科系,大學期間並無修習傳播相關課程(上學期推甄的時候才又把「閱聽人」這個字撿回來^_^ ),但因著對英文的喜愛,三、四年來讀英文讀得非常愉快,所以在準備研究所考科期間,沒有特別為英文科目費心(但還是很認真地背新聞英文單字+用法!!)QQ 其他95%的時間都花在傳播理論和各種延伸應用。

本文將分成「考研動機」、「推薦書單」、「讀書方法(含沒有補習的原因)」、「其他網路資源」、「面試心得+結語」。

一、考研動機(:從推甄到考研 — please know yourself well)

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交換剛結束,發現自己對國際新聞、國際事務等有異常的熱忱,又身邊部分朋友考慮推甄台灣研究所,於是我開始思考要如何才能朝國際事務相關的方向前進。開學之前下定決心要考國關所&外交所,所以還選了好幾堂友校的政治系課程(e.g.國際政治理論、國際關係史等),完全進入6個月倒數考研備戰狀態,天天進圖書館報到。

但讀了一個月,到了九月底左右,我又再度思考了我的未來方向,到底是從事政治相關的工作,還是新聞相關的工作,才是我真正有興趣的?猶豫期大概三天五天,跟一些朋友家人學長姐聊過後,其實自己心裡也很清楚了,國際新聞對我的心引力大過成為政治決策或執行者,於是突然之間,開始馬不停蹄準備推甄……

台大新聞從9/30–10/8(沒記錯的話)是資料繳交期間,所以我決定放手一搏推甄看看的時候,只有一個禮拜能把推薦信、書審資料、研究方向等等的全部準備好,那個時候真的覺得為什麼要這樣為難自己??(心中O.S.非常多)但厚臉皮的寫了求救信問天使教授,真的都幫我寫了推薦信,超級感人qq!!

會描述推甄的日子,是因為在推甄的時刻,必須要無時無刻問自己,為什麼想研究新聞、為什麼決定轉換領域、為什麼是這間學校等等,那時候我只能推台大一間,因為在校成績不能推政大(笑)但這段時間很能幫助自己摸清動機跟了解要進入的學術領域。

重複看了課程規劃跟教授們的專長領域不下數十次(+找他們的論文來看),戰戰兢兢寫完了讀書計畫,然後在等一階公布的期間每天都很挫,因為我真的是無敵大菜鳥,雖然知道自己沒幾兩重,但還是很想去面試啊!!但總之面試後只有備取,所以就加入考研戰隊,我朋友他們就是學測組,我是指考組QQ

二、推薦書單

1. 翁秀琪 《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》第三版 (務必熟讀與理解!)

2. 黃哲斌 《新聞不死,只是很喘: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》 (超級有用的課外讀物!!!)

3. 戴然 傳播理論課本(借來的,沒有也沒關係><基本上是幫忙補充複習方向)

4. 無限多的傳播/新聞期刊(ex:《新聞學研究》、《資訊社會研究》等)(非常重要!)

三、讀書方法(短時間衝刺法) — 請堅持到最後!

如前述,加入考研戰隊的時候已經11月下旬……掐指一算,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能念書,要如何在這段時間極大化讀書效率與理解內容,必須要非常有鬥志與意志力!!所幸有天使學姊(再度出現貴人❤)願意把傳播理論課本、考古題&參考書籍借給我,讓我的方向能快速掌握。

我認為考試期間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不能閃躲模糊不清的概念,要承認自己的不足、不斷找出一知半解的概念,然後用盡全力把每個理論、應用都100%搞懂(100%是目標,至少要講到A理論就背出定義、提出者、應用方法、現況連結 等)雖然在這種不斷看見自己不足的情況下,真的會非常挫折,更會質疑自己到底做不做得到、這種時間心力投資值不值得,但絕對不能放棄,因為考研最重要的心法,就是「堅持到最後」。此外,考研是一條孤獨的道路,尤其是要轉戰不同領域的考生,一定會覺得生活中有著許多不被理解的部分,但一定要秉持著信念,因為越難完成的夢想總是要犧牲更多的!(這段很內心話哈哈哈哈)

科目A:「傳播理論」

但大家應該比較想知道時間安排&讀書計畫的部分,所以廢話不多說,來分享一下我怎麼分配讀書內容的。由於我的情況有點特殊(只有兩個多月能讀)所以我一拿到經典必備書《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》的時候就決定在「兩個禮拜」內把整本讀完,所以讀完第一次的時候大概是十二月第一週。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不同,我個人是買了一本活頁筆記本,然後每一章都用手寫整理一次,手寫的好處是可以幫助釐清邏輯和記憶。因為是非常時期,所以沒有時間大概瀏覽,要讀就是直接開始抄抄寫寫了!

看ptt還有各個部落格心得文都會寫12月是考古月(狂寫考古題)但我的十二月才剛完成第一次理論認識,所以我必須把所有路線同步進行,也就是「理論+新聞+考古題+論文(超重要!)+社論+其他各種知識來源」,缺一不可,每一天都要接觸到全部的資訊,才能不斷的整合。

當好不容易讀完翁秀琪教授的書,以為自己很棒了的時候,真的是不要太快樂,因為請馬上打開考古題,看看自己會幾題,然後立馬崩潰!因為俗話說的好,理論與實踐是有落差的,所以會理論的人,不會與現實生活結合,真的無法見招拆招,即時應用。

我在那段期間的電腦頁面是開三個瀏覽器然後每個都有二十個分頁,亂到不行,但因為怕自己忽略了某些訊息,所以不敢亂關。而我知道自己在科技方面的資訊比其他不足,又AI、大數據等等都是不可不知的趨勢,所以我一定會每天看「科技報橘」、「INSIDE」(關鍵評論網旗下網站的樣子)這類的網站,還有訂閱他們的新聞信,就算忘記去看新聞,也能在刷email的時候看到一些重點頭條。

此外,國際新聞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試內容,但希望大家在看這些新聞的時候,不要就只是當成考科來念,因為要真心關注這些內容,才能把知識深植心中QQ(長輩語氣)如果覺得看國外網站會花較多時間理解、很麻煩,推薦像「轉角國際」出的podcast,可以用壓力較小的方式獲知每日國際新聞重點,但畢竟那是整理過的,要得知最一手的消息,還是得自己上各大媒體網站閱讀!

而我認為對於新聞時事的分析能力,以往沒有習慣和朋友討論或課堂上少有教授/老師引導思考,看個新聞的社論很有用。不論是電視節目的社論或是新聞網站中的評論/社論/讀者投書等,都是可以參考的論點,我本人是不常看電視的名嘴討論,較長直接看「鳴人堂」、「風傳媒評論」、「思想坦克」、「中時評論」、「自由廣場」等等的。社論的選擇除了要考量各媒體政治立場外,也要注意投書者的可靠度,固然所有論點都有其切入與參考價值,但論點穩不穩固、是否就事論事、能結合更多更廣的視野去解析議題,都是能否從該社論吸收到思維與觀點的關鍵。

論文是必!需!參考的資料,因為論文就是作者們反覆思雛、查過無數資料後,結合特定現象分析、累積數據後的結晶,所以對理論有所疑惑,想認識更多應用時,請「務必」要將論文找出來看。有些論文可以在各大學圖書館找實體期刊,但因為前前後後累積參考的論文數量太多了(至少數十篇)(非常崇拜厲害的學者們~),所以如果是在校生推薦使用學校的論文資料庫。譬如說:對於「議題設定理論」的應用或解釋覺得不夠清晰,就去查這個理論有哪些國內外學者使用過,去看他們的文獻回顧、案例、結論分析等,就會覺得很暢通:)

科目B:傳播英文、中英文能力

不是每間學校的考科都一樣,像交大就只考傳播英文,不考中文能力、政大考中英文能力、台大也是中英文都考,但這樣的情況可看出,英文能力很重要,但在翻譯英文文章/報導內容時,中文能力也不可或缺

本人因為是英外文科系學生,所以花較少時間準備英文寫作、翻譯等題目,但還是花頗多時間閱讀各種英文新聞,以及每天聽NPR、WSJ、BBC等國際新聞整理,我覺得每種努力的收穫都會在看不見的地方回饋,譬如每天聽英美主播快速播報各報導,就較能掌握他們是如何幫新聞命題、寫lead等等,也會對近期的各國政治重點人物有印象。

本次考試交大的傳播英文考了三大題翻譯,前兩題較短、最後一題是兩倍長度,分數佔50%,我最後真的都花時間在寫那題。但總體而言,我認為交大的英文考科是最簡單的,因為是純翻譯,所以完成速度會較快!(但再次強調,每個人專長不同,考試狀況也會有所差異)

而政大的中英文科目寫起來時間非常緊湊,同樣100分鐘,在交大能夠提早交卷,在政大卻寫到時間差點不夠。因為讀書期間重點放在最不熟悉的「傳播理論」,所以中英文的準備方式相對要調整。我認為此科目答案書寫的重點不在於文藻優美,而在於邏輯清晰、回答到重點、字數要掌控好,譬如今年政大的第一題是「文學在憂患時代的角色」(真的忘記具體題目了…總之前面有講到亡國感&青年&魯迅的quote)

台大的中英文科目,英文很明顯偏重國際新聞,像是最後一大題的identification就是列五個近期的新聞重點人物(e.g. Bernie Sanders、蘇萊曼尼…),要你寫出一段短短的描述(像是他最近做了什麼事、出現在什麼事件裡等等);另一題是寫一封信給某一家台灣報社編輯,闡述自己為什麼要報某一條新聞(像我就寫日本官員的育嬰假報導~)。

「為什麼沒有補習?」

簡單來說~因為準備時間太短,覺得補不完別人從7月開始的所有課程,整體cp值太低,所以就忍痛放棄補習這個選項(很怕繳了學費上不完課又沒時間把書讀完),但這真的是艱難的抉擇,因為補習的好處是可以組讀書會、有老師指導、可以練習一些模擬題等等,但自修的好處是,所有讀書計畫、衝刺時間、複習內容、精讀重點都自行安排,可以某種程度做出差異化

我認為沒有相關科系背景的人,如果有外務在身、搜集書單有困難、考古題需要有人幫忙修改等,去補習班可以省下一些時間,還可以有人討論;但如果不習慣去補習班的考生,經常自己找資料、清楚自身盲點、能夠自律,就可以自修。但畢竟讀書最後都是自己的事,「一百顆心就有一百種愛情」(錯棚)、每個人讀書方法不同,所以不論如何,重點都是要吸收知識、多方攝取資訊、廣納各種觀點,才能真正迎戰考試。

四、其他網路資源

1. YouTube上有非常多媒體平台,從外國傳統媒體CNN、BBC、經濟學人等到台灣自媒體「志祺七七」、「關鍵評論網」都是品質優良、敘事清晰的頻道,能較快建立對各個新聞議題的認識,印象也會深刻一些。

2. Instagram上的媒體平台也可以多追蹤,像是vox、quicktake、紐時等等,幾乎所有知名媒體都有自己的社群帳號,除了能快速浸泡在各種新聞中,也能研究一下他們是如何經營自己的新聞平台,以及編輯內容。

3. 天下獨立評論、鳴人堂等社論網站內容都蠻優質,也有許多重量級作者在其中,所以可以看到業界、資深媒體人等等的評論角度,犀利又好讀。

4. 可以看一些新聞相關的影集和電影,可以振奮自己的心情,又對特定議題有深入一些的了解(但畢竟影視娛樂作品,多少會有渲染,所以事後還是要記得查證)譬如我就很推薦「驚爆焦點」和Netflix紀錄片“the Great Hack(劍橋分析個資風暴)”

5. 很多很多Podcast(我的精神糧食)

5. 任何你自行發現並認為有所幫助的平台!

五、面試心得+結語

把面試放在最後一段是因為不是每間學校都要面試,像政大今年就是不用面試的,但交大和台大要。在政大放榜時一度已經認為自己是政大的未來學子,所以在台大的面試上沒有特別準備,結果隔了一個禮拜台大公布名單,發現自己有面試資格,才又趕快開始準備面試lolll!

我認為面試最重要的心態,依舊是:know yourself well!!

上一次推甄面試我打了幾十個問題,還每個都擬答了一遍,跟朋友模擬面試三天;這次我只把自介準備好,想了五個最可能被問的重點問題,就去面試了。需要注意的是,因為是「考試入學」,所以筆試的比重會高於面試(大概是6:4,會另外加權之類的),但也不要因此輕忽面試,因為我們無法確保筆試的成績如何,所以面試還是具備拉分的功能!

我個人記得的面試問題:英文約三題、中文約三~四題,英文的問題有關於某堂文學課的心得、為什麼喜歡xx報等,然後中文從課堂問題到對某個專題的看法都有,總之,教授會針對所有我們繳交的資料隨意提問,所以在自傳裡寫自己熟知且能掌握的內容最實際!

說到繳交的書面資料,今年台大是要考生填寫一份「考生資料表」,分成個人資料、社團/工作經驗、媒體/學術作品、自傳等部分,也可當場補充資料,但我沒有另外再交。

面試前我非常緊張,幸好有現場新聞所的學姊和我小聊,讓我放鬆一些。不管準備得再怎麼好,在結果出來之前誰都說不準,所以只能做最好的準備、最壞的打算!但我認為,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標、想精進的方向,是最重要的事情,我朋友在面試前一晚告訴我:「想那些你能掌握的事情,其他的就坦然面對。」我在走進面試考場前,都不斷的告訴自己這句話,也強迫自己fake it till make it,我的努力已經讓我在這段旅程成長許多。

從二月初考完三間學校到2/21交大公布一階、2/25政大放榜、3/19台大偷跑放榜,一切都覺得不可思議,因為自己埋頭苦幹的幾個月有所成果,很感謝自己的執著和努力不懈

也很謝謝二話不說借我書的學姊、陪我面試到考試的好朋友們、一直支持我的家人,讓我很幸運在轉換領域的道路上能夠拿到一張入場卷,雖然每條路都通往未知也充滿風險,但真正跨出那一步、有所改變才會讓人成長吧!辛苦所有考完或正在準備路上的人們,希望我們都能開花結果,也希望這篇文章能有所幫助!

2020/03/20, Evelyn Yang

--

--

Evelyn Y

Taiwanese journalist. Cares about a lot of things, sometimes too much. evelyn.cartoon@gmail.com / Journalism / Film / Notes from life